病虫草害
蛀茎和穗部害虫——高梁条螟 |
发布时间:2022年1月4日 |
高梁条螟Chilo sacchariphagus (Bojer),又称条螟、高粱钻心虫等,属鳞翅目、草螟科。 1、危害特点 高梁条螟主要危害高粱和玉米,还危害粟、薏米等作物。初孵幼虫啃食玉米心叶叶肉,残留透明表皮,形成花叶,有时也钻蛀心叶,待叶片展开,呈现排孔;稍大后将玉米叶咬成不规则小孔。在心叶内危害发育至3龄,后蛀入茎内和雌穗内危害。蛀茎处可见较多的排泄物,有时多头群集在茎秆内危害,受害株遇风易折断。危害雌穗,咬食籽粒和蛀害雌穗轴,引起穗腐病。 2、形态特征 成虫 雌蛾体长14mm,雄蛾体长12mm。头胸背面灰黄色,腹部黄白色。下唇须较长,向前下方直伸。前翅灰黄色,顶角尖,自翅基向翅外侧有近20条暗褐色纵细线列,中室外端有一黑色小点,雄蛾黑点较雌蛾明显,外缘翅脉间有7个小黑点。后翅色较淡,雌蛾近银白色,雄蛾淡黄色。 卵 卵粒椭圆而扁平,长1.3mm,初产乳白色,渐变黄白至深黄色,卵粒组成双行“人”字形排成的卵块。 幼虫 体长20~30mm,白色,有夏型和冬型幼虫之分。夏型幼虫胸腹部背面有明显的淡紫色纵纹4条,分别为两条亚背线和两条气门上线,腹部背面每节近前缘有4个近圆形黑褐色毛片,排成横列,中间两个较大;近后缘有黑褐毛片2个,近长圆形,前排中央两个大圆斑和后排两个毛片排列成方形。冬型幼虫体各毛片白色,体背有4条浅紫褐色纵体线。 蛹 体长14~15mm,红褐色,有光泽。腹部5~7节背面前缘有深褐色不规则网状纹,末节背面有两对尖锐小突起。 高粱条螟幼虫蛀害玉米茎秆 雌穗穗轴中的高粱条螟幼虫 3、发生规律 高梁条螟在山东省一年发生2代,以冬型末龄幼虫在高梁、玉米秸秆和玉米穗轴中越冬。冬型幼虫于5月中下旬化蛹,越冬代成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第一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危害春玉米心叶,7月中旬开始化蛹,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盛发,8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卵盛期,第二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上中旬危害夏玉米心叶、茎秆和穗部。 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白天多栖息在寄主植物近地面部分的叶下。卵多产在玉米叶背的基部和中部,有的也产在叶面和茎秆上。初孵幼虫活泼,爬行迅速至叶腋,再向上钻入心叶内危害。幼虫能吐丝下垂转移植株危害。 在越冬基数高、春季雨水多的年份第一代发生重。第二代卵有时被赤眼蜂寄生较多,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近年来,在山东省一些地区危害夏玉米较重。 4、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在越冬幼虫化蛹之前,将高粱和玉米秸秆处理(粉碎等)完毕,以减少越冬虫源。 (2)诱杀成虫 安装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也可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虫,均能明显降低玉米田的落卵量。 (3)生物防治 在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每667m2每次释放1万头成蜂,隔5~7d放1次,连续放2~3次。也可喷施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8000IU)500~1000倍液防治蛀茎蛀穗之前的幼虫。 (4)化学防治 方法同“亚洲玉米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