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首页  病虫草害
玉米苗枯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苗枯病是玉米苗期发生的真菌性病害,近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和东北春玉米区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威胁玉米的安全生产。

一、症状

种子萌发初期,玉米根或根尖处先发生褐变,随后部分或整个根系变褐,继而中胚轴水渍状褐变腐烂,导致根部发育不良, 根毛减少, 无或仅有几条次生根。茎基部水渍状腐烂,在外力作用下节间容易整齐断裂。幼苗两叶一心期地上部开始显症,表现为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鞘褐色呈撕裂状。叶片变黄,叶缘枯焦,心叶黄嫩卷曲易折。最后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干枯。湿度大时,在枯死病苗近地面部分产生白色、灰白色或粉色霉状物。

二、病原

引起玉米苗枯病的病原菌有多种,包括串珠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炭黑蠕孢菌、立枯丝核菌及腐霉菌等, 其中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是玉米苗枯病的主要病原菌, 属于半知菌类真菌。

三、发病规律

引起玉米苗枯病的主要病原菌腐生性强,一般可以在土壤中存活2-3年。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分生孢子、菌丝体在土壤、粪肥、种子中存活和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通过雨水或土壤中水分的流动传播。其菌丝一旦侵入寄主,即在皮层的薄壁组织中迅速定殖和扩展。病组织上产生的分生抱子可进行再侵染。

种子带菌是该病进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四、防治措施

玉米苗枯病的防治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为主。

1、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苗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由于病原菌有地区差异性,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种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 改进栽培管理,尽量采取直播玉米的栽培方式。在玉米种植前,深埋病残体,同时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施肥,特别重视钾肥的使用,如播前每亩施5千克左右的磷酸二铵,可明显提高抗病能力;有机肥应腐熟后再使用,从而阻断肥料带菌途径。轮作倒茬,可以有效减少田中病菌的积累。

3、药剂防治(1)播种前用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25mL/10kg种子包衣或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20mL/10kg种子包衣。(2)发病初期用使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药剂喷雾,重点喷洒茎基部。每隔5~7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