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玉米疯顶病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
玉米霜霉病又名疯顶病、丛顶病。1974 年在我国山东省首次发现玉米霜霉病。玉米霜霉病属于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对象,是我国玉米生产的潜在威胁。 一、症状 玉米霜霉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的病害。由于病原菌侵染时间及在植株上定殖程度不同,玉米霜霉病表现出的症状不同。该病在玉米苗期的典型症状是植株矮缩, 节间缩短,在病株在6-8叶期开始显症,形成分蘖,有的形成6~10 个分蘖,心叶黄化,扭曲、畸形,叶片上黄白色条纹状失绿或是叶片变窄,质地坚韧,表面呈疣状。拔节期症状为病株上部叶片和心叶紧卷,扭曲成不规则状,严重时导致植株不抽雄。玉米生长后期该病典型症状是雄穗局部或全部异常增生,呈现出变态叶症状,使整个雄穗呈刺猬头状,俗称“疯顶”或“丛顶”。此外,有的雄穗上部正常生长,下部大量增生呈团装绣球。果穗侵染后不完全发育,包叶尖变为变态小叶并呈45 度角簇生,雌穗分化为多个小穗,呈丛生状,小穗内部全部为苞叶,不抽花丝,无籽粒。
二、病原 玉米霜霉病的病原菌是大孢指疫霉Sclerophthora macrospore(Sacc.)Thirum., Shaw & Naras var. maydis Liu & Zhang, J. Yunnan Agr. 属于鞭毛菌亚门,霜霉科,指疫霉属真菌。 三、发病规律 该病在玉米的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病,而苗期是其主要感病期。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天卵孢子在潮湿的土壤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游动孢子产生芽管或菌丝后对寄主作物进行侵染。 种子带菌是该病进行远距离传播的途径。 四、防治措施 防治玉米霜霉病应采取以植物检疫为主,结合农业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 玉米霜霉病是中国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在中国也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检疫,避免从疫区调入带菌种子。 2、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季注意田间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扑灭措施。在霜霉病发生区,应加速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避免因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株间湿度大而发病;及时清理病株,减少田间菌量;提高排水能力,防止苗期田间积水;轮作倒茬、深耕灭茬,发病重的田块应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 3、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处理,药剂拌种防治。播种前按每100 kg 玉米种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300 g 拌种;二是喷雾防治,每亩用60%灭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120g,加水50kg,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疫必克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隔7~ 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 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