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首页  病虫草害
玉米灰斑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1日


玉米灰斑病又称玉米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是近年来我国北方玉米产区常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

一、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以侵染叶鞘和苞叶。在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椭圆形水渍状褐色斑点,沿叶脉扩展,形成平行于叶脉并受叶脉限制的灰褐色或黄褐色矩形病斑(2~5mm×4~20mm),严重时病斑汇合成片,导致叶片坏死,而在部分抗病品种上则形成点状病斑。后期在湿度大的环境下病部可见灰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鲁单981上的症状(邢光耀 提供)

 

二、病原

无形态为玉蜀黍尾孢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 Daniels,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

有性态为子囊菌亚门球腔菌属,很少见。

三、发病规律

发病初期出现在抽雄的下部叶片,然后发展到中部和上部叶片。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座等形式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随风雨传播到玉米上形成初侵染。以后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该病发病最适温度是25℃,在湿度大于90%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故在中国北方7~8月多雨的年份易发病。

四、防治措施

防治此病应采用种植抗病品种为主,加强农业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   目前抗病品种有农大108,海禾系列,楚单7号等。

2、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清除病株残体,清洁田园;合理水肥,促进植株生长;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等药剂喷施,间隔7 ~ 10 d 用药1 次,连续用药1~ 2 次;也可在玉米小喇叭口期混合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加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用药1~2次,间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