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简报2025年第1期(总第8期)
发布时间:2025年6月30日


【工作要闻】

玉米体系联合小麦体系、现代耕作制度产业技术体系在聊城市茌平区召开小麦玉米周年支撑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建设研讨会暨“四新”融合现场观摩会4月27日,玉米体系联合小麦体系、现代耕作制度产业技术体系在聊城市茌平区召开小麦玉米周年支撑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建设研讨会暨“四新”融合现场观摩会。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向东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聊城市党组成员、副市长张建军出席会议,省现代耕作制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开昌主持会议。省农业农村厅、省农业科学院、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聊城市人民政府、茌平区人民政府、省农业科学院、聊城市农科院等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现代耕作制度产业技术体系的岗站专家及团队骨干,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业企业、农机企业、加工企业和媒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小麦、玉米单产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了学术报告,研讨了“四新”融合支撑更高水平“齐鲁粮仓”建设的发展路径。会议组织赴聊城市茌平区冯屯镇富瑞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进行现场观摩。

【研究进展】

体系在小麦-玉米周年高产与绿色低碳协同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体系岗位专家李宗新研究员团队研究成果“Optimizing straw return to enhance grain production and approach carbon neutrality in the intensive cropping systems”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Soil Tillage & Research (中科院1区Top,IF5y=6.9)。当前,如何在保证粮食作物高产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绿色生态发展的关键。该研究针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集约高产种植制度中长期密集且过量的秸秆还田引发有机碳固存速率下降、播种质量差、作物群体整齐度不高以及病虫害频发等诸多问题,借助定位试验深入探究了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集约化种植制度下秸秆还田量在平衡作物生产力和碳中和方面的作用机理,揭示了优化秸秆管理能够协同提升作物周年产量与土壤固碳减排潜力,明确减量50%秸秆还田可实现麦玉周年产量提高15%与固碳减排 4.3 t CO2-eq ha-1的双赢。上述科学问题的阐释为小麦玉米周年高产、粮田土壤质量提升和碳中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推动华北平原小麦玉米周年集约化系统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选择。

【服务产业】

    1.山东省玉米体系专家赴墨西哥参加中国-CIMMYT玉米学术研讨会。2025年3月3-5日,省玉米体系专家岗位专家吴承来教授和团队成员刘保申教授、赵林茂副教授应邀参加在CIMMYT墨西哥总部顺利召开的中国-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玉米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单位的科研人员和CIMMYT科学家共48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聚焦玉米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种质改良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旨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CIMMYT的合作,推动全球玉米创新研究与发展。

会上,CIMMYT亚洲区域总监B.M.Prasanna博士随后介绍了CIMMYT与中国在玉米遗传与育种领域的合作现状及未来潜力,强调双方合作前景广阔。吴承来介绍了山东农业大学与CIMMYT联合成立的CIMMYT-中国山东研究中心的运行情况和山东农业大学玉米育种团队发展。会议期间,各方专家深入研讨了开展合作研究、种质改良和人才联合培养等议题。参会人员还就中国与CIMMYT在玉米研究领域的合作模式及技术创新进行了分组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合作建议和行动计划。CIMMYT邀请中国科学家赴Agua Fria玉米实验站,实地考察热带玉米育种项目和亚热带玉米育种项目的研究进展,并参观种质库、分子育种实验室。会后,吴承来和团队成员一起看望了在CIMMYT的山东农业大学访学博士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情况。

2.体系岗位专家耿端阳教授调研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2025年3月25日,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耿端阳教授赴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进行调研与指导,围绕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的自适应调控系统展开技术交流指导。

调研过程中,耿端阳教授深入企业生产与研发一线,实地考察了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的关键作业环节。并指出,目前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在实际作业中仍存在一定不足,尤其是在应对丘陵山地复杂坡度变化时,易出现割台适应性差、剥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收获质量不稳定且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耿教授提出应加快推进收获机作业质量自适应调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构建集成传感感知、智能判断与参数自调的控制机制,实现对地形起伏和作业状态的实时响应与精准调节,进一步提升设备在丘陵山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与作业效果。此次调研指导为丘陵山地玉米收获机的技术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方向,为推动智能化、精准化农业机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山东双力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王洪君总经理表示,将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优化设备性能,助力丘陵山区玉米高效机械化收获。

3.体系栽培与土肥岗位开展鲜食玉米种植调研与技术指导活动。2025年4月9日至11日,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张超及团队成员到淄川、桓台多地开展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指导种植户合理发展鲜食玉米早春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等种植模式。

在淄川区西河镇,团队一行听取了当地农技人员关于镇政府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有关情况介绍,随后深入多个家庭农场,实地考察鲜食玉米种植规模、主要品种及技术水平,并就鲜食玉米早春覆膜栽培开展技术培训。在桓台县马桥镇,团队一行深入桓台县启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考察鲜食玉米插秧式玉米移栽多季栽培技术模式及配套农机装备,指导合作社通过适当“减源”等形式提升移栽成活率,并对鲜食玉米水肥管理及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环节进行指导。

4.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王元东对接指导省体系岗位专家,交流育种经验。2025年4月17日,国家玉米产业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副所长王元东研究员到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岱下学宫-民之天论坛”作《玉米种质创新与京科系列杂交种选育》专题报告,与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吴承来副教授育种团队进行讨论交流。王元东研究员一直从事玉米育种事业,选育的多个玉米品种成为了国家主推品种,X群新种质创新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报告会上,王元东从我国玉米品种更新换代规律、X群种质迭代创新、黄改群种质改良创新、京科系列品种选育实践、未来玉米育种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深入地阐述了品种选育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展示了玉米育种中“破”与“立”的辩证实践,并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元东一行还参观了山东农业大学的小麦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物种质创新实验室。吴承来副教授介绍了农学院玉米育种团队近些年在玉米种质改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王元东研究员对山东农业大学玉米育种团队的发展给予肯定,对玉米栽培团队在玉米粮食提单产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进一步利用好国家和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的协同优势,为加速山东玉米育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5.体系岗位专家姜雯教授先后赴青岛、烟台参加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田间培训活动。为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体系岗位专家姜雯教授先后参加了青岛市农技中心于2025年6月10日在莱西举行的“粮食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集中观摩”和烟台市农技中心于6月17日在莱州举行的“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田间课堂”活动。姜雯教授在田间借助实地实物,围绕“夏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和田间管道布设示范”进行了专题授课和实操指导,通过视频号进行了现场直播,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讨论热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将助力实现规模化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

6.麦浪归仓,玉米接棒,精准滴灌唤醒沙地生产力。2025年6月13日下午,天气异常炎热,在聊城市茌平区温陈街道金谷家庭农场,几台大型农机正轰鸣着,在麦茬地上同步进行着玉米精量播种和滴灌带的铺设作业。这片沿黄沙性土地,曾因结构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被视作增产的“绊脚石”。传统的大水漫灌难以保障玉米群体整齐性和水肥充分供应,但石林林夫妇用科技改写了命运。石林林的“科技法宝”核心,正是山东省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姜雯教授团队研发的“夏玉米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当天来到田间查看滴灌带铺设情况的姜雯教授向记者形象地解释道,“铺设滴灌带与播种同步完成,能确保新种的玉米第一时间喝上精准调配的‘第一口水’,完全不需要像过去那样单独耗费大量时间和水去浇地造墒。”

(源自:大众新闻·农村大众2025.6.24)

7.菏泽综合试验站站长同经济岗位专家孙兆明院长赴鄄城县开展转基因玉米科技服务6月25日,菏泽综合试验站站长曹凤格研究员同经济岗位专家孙兆明院长一起赴鄄城县郑营乡张于庄村指导转基因玉米的田间管理。

两位专家在田间实地查看了转基因玉米的生长情况,并就转基因玉米的除草剂使用和蓟马、飞虱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向农户进行了详细讲解和指导。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品种,可在玉米3-5叶期根据规定浓度使用草甘膦进行苗后除草。非耐除草剂抗虫转基因玉米品种,首选苗前封闭防治杂草。若出苗后防治,可在玉米3~5叶期,选用莠去津、烟嘧磺隆等进行化学除草。抗虫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一般不需防治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对于蓟马、飞虱、蚜虫等非鳞翅目害虫要根据田间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通过此次科技服务,加强了农户对转基因玉米的认知,也提高了转基因玉米种植积极性。

8.省玉米体系岗站协同,助力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示范区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山东省“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要求,2025年 6月12日至19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宗新研究员组织团队联合德州试验站、泰安岱岳试验站、平邑天泰试验站及主产市县农业部门,开展岗站协同,助力小麦玉米周年“吨半粮”示范区建设。体系骨干与省农机院专家先后赴泰安市岱岳区、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章丘区、淄博市桓台县、滨州市博兴县等地,累计完成“吨半粮”攻关田夏玉米播种300余亩,推广了夏玉米清茬三角精准定位密植播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及优良玉米新品种。通过提高播种质量、密度及群体整齐度,改传统施肥为滴灌水肥一体化分次追施,以“三提一改”助推玉米单产提升。

                                                                                                                                                                   2025年6月

                                                                                                                                                    (省玉米体系管理办公室  闫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