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简报2024年第7期(总第7期)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31日


、服务产业

1.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化榜研究员到菏泽综合试验站南繁基地指导交流。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所陈化榜研究员来菏泽综合试验站玉米南繁基地指导交流。陈化榜研究员详细了解今年菏泽试验站玉米育种南繁工作开展情况,并深入田间,亲自查看南繁玉米材料类群及长势情况,现场指导菏泽试验站玉米育种科研工作。菏泽试验站曹凤格站长详细介绍了南繁玉米育种材料的种类、数量及主要优缺点及下一步的育种计划,以及目前存在的瓶颈问题。陈化榜研究员对菏泽试验站玉米南繁育种取得的科技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当前气候变化频繁,多种病害广泛流行,一定要做好种质创新研究,加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挖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提高基础材料抗逆境能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最后,陈化榜研究员表示,今后将会在种质创新、品种转化推广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一起为我国种业发展壮大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2.山东登海种业李登海到菏泽综合试验站南繁基地考察指导。2024年2月13日,山东登海种业李登海院长到菏泽综合试验站玉米南繁基地考察指导工作,李院长实地考察了南繁基地玉米育种材料的农艺性状、结实性、抗病性、抗倒性等,并深入了解了玉米种质改良创新和种质资源利用情况。

李登海院长夸奖我们各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稳步前进,特别是对菏泽综合试验站开展的抗锈病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给予充分肯定。李院长指出黄淮海今后的育种方向是抗病、抗倒、耐高温、稳产性好,要求我们扎实做好种质创新,选育出突破性的玉米品种。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双方能够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提升科研育种水平。为山东省玉米品种更新换代、玉米产业发展壮大做好品种储备。

3.体系专家田延平教授到菏泽综合试验站指导交流2024年8月28日,体系首席团队田延平教授一行到菏泽市综合试验站试验基地开展玉米抗粗缩病鉴定试验调查。详细对各品种的总株数、发病株数、发病株结实穗数、病株和健康株的株高、穗长等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测量和记载。

菏泽市综合试验站站长曹凤格研究员与田延平教授现场就目前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情况、当前玉米育种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交流,两位专家均指出玉米种质创新是品种培育的基础,今后加大在相关领域合作和交流。

4.体系专家到菏泽市市综合试验站指导交流。2024年9月9日丁照华研究员到菏泽综合试验站考察玉米新组合异地鉴定试验并进行指导交流。 曹凤格站长详细介绍了菏泽综合试验站今年玉米试验基地的整体情况及玉米育种工作。丁照华研究员对菏泽试验站的玉米育种取得的科技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两位专家围绕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进行交流,并指出“从玉米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创新的落点还是在种子上,有好的种子,产业才能够更好发展,而推动种质创新,需要集合更多的玉米专家们,乃至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不断地交流和碰撞,为种质改良、创新提供新的路径和基础,稳步推进我国的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工作”。

5.菏泽市市综合试验站举办玉米新品种观摩会。2024年9月13日,菏泽市综合试验站组织菏泽市及各县区乡镇农技人员到本试验站考察观摩玉米新品种。

本次活动以展示推介玉米新品种、加快玉米品种转化应用、促进玉米产业发展为宗旨,助推新品种的落地转化。菏泽市综合试验站站长曹凤格研究员详细向参会人员介绍了菏泽市综合试验站开展玉米育种工作,逐一介绍了新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和新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与会专家深入田间仔细观察每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结实性、抗病性、籽粒品质等性状,对菏泽市综合试验站的玉米育种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曹凤格研究员表示“今后继续加强玉米种质创新,培育高产、抗逆的玉米新品种,推进我市玉米品种更新换代,以提高品种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为夺取我市粮食丰收、确保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6.体系专家吴承来教授到菏泽综合试验站指导交流。2024年9月19日,吴承来教授到菏泽综合试验站指导交流。现场考察了自育的玉米新组合在菏泽市综合试验站的田间表现和结实性,筛选出5个优异玉米新组合。吴承来教授现场对菏泽试验站育出的玉米新品种和新组合进行点评,一直说我们育出的品种抗病、耐高温、结实好,并指出菏泽综合试验站所在地理位置对玉米新组合耐高温、抗病性鉴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吴承来教授和徐书举进行交流,并指出当前气候变化频繁,多种病害广泛流行,成为玉米育种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今后,一定要做好材料创新工作,加强种质资源的精准鉴定,挖掘利用优异种质资源和基因资源,提高基础材料抗逆境能力,培育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以应对未来各种变化。

7.菏泽市市综合试验站为东明县高素质农民授课。2024年12月8日,菏泽市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王寒冬为2024年东明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大豆、玉米推技术提单产”专题培训班授课。

王寒冬分别从夏玉米播种技术、夏玉米单产提升水肥调控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控技术等7部分详细为培训班学员讲解了“夏玉米单产提升栽培技术”。

学员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还增强了创业致富的信心和投身农业的热情。学员纷纷表示,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升玉米单产水平,为粮食稳产保供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8.菏泽试验站与郓城县市派第一书记工作队帮扶合力,共同助力减灾复产。7 月以来,连日极端强降雨使郓城县个别地势低洼地区内涝严重,玉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7 月 12 日,菏泽试验站站长曹凤格研究员与郓城县市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相结合,共同助力减灾复产。先后来到玉皇庙镇刘口村和南赵楼镇魏庄村现场“把脉”,指导村民灾后种植,帮助村民渡过难关。郓城县玉皇庙镇刘口村玉米受涝面积 1000 多亩,大多数玉米植株泡在水中,只露上部少部分叶片。田间积水无法排出,玉米根系已发黑发臭,玉米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已开始萎蔫,大部分玉米已无法挽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南赵楼镇魏庄靠近煤矿,地势下陷,积水较深,周边虽有沟渠,但田间积水难以排出,受灾面积 300 多亩,大多数玉米因积水过多致死,无法挽救。少数涝害轻的地块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措施挽救,降低损失。查看玉米受灾情况后,曹凤格研究员现场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村委领导讲解相关补救措施。1、抢排积水。对积水的田块,要尽快采取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疏通沟渠河流,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促进作物恢复;对无法靠沟渠排水的地块,要使用水泵等机电设备排水。2、对涝害严重、无法挽救的地块,排水后,抓紧改种,如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绿豆、红小豆、胡萝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既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又不影响下茬小麦适期播种。3、对涝害轻的地块,植株叶片稍有萎蔫,仍能正常生长的玉米苗,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通气,防止沤根。4、及时增施速效肥。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0.1%尿素+0.1‰芸苔素内酯,隔 7 天再喷施一次。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追施尿素 15 公斤/亩。5、因涝后,玉米病虫害发生较重,及时进行防治,使玉米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024年12月

                                                                                                                                                       (省玉米体系管理办公室 闫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