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玉米体系岗位专家指导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
发布时间:2024年7月22日 |
七月上旬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的指导玉米生产,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及时组织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赴粮食主产县实地考察指导。 一、7月4日,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姜雯教授与国家玉米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明博副研究员及茌平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一起在聊城茌平进行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分次追肥及化控等田间管理技术指导。通过调研田间玉米长势情况,专家指出,通过玉米滴水出苗技术有效地保证了玉米群体的密度和整齐度,当下正值玉米拔节期,高密度群体需要做好化控防倒伏,中后期要发挥滴灌技术的优势,按需、分次、定向地供给水肥,满足密植群体全生育期水肥需求,另外要结合“一喷多促”技术增强群体抗逆应灾能力,实现玉米增产增效协同。 二、7月8日至9日,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刘鹏教授与省农技推广中心植保部王同伟部长一起到淄博、潍坊考察苗情并进行技术指导。考察组先后到淄博的临淄、高新区、桓台和潍坊的高密、诸城查看了玉米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幼苗长势,针对存在的整齐度低、病虫害和除草剂药害及田间渍害等进行了技术指导。 三、7月9日,临沂综合试验站站长庄克章研究员组织团队人员奔赴费县、兰陵等地指导受涝玉米田间管理。团队实地查看了受淹地玉米长势情况,田间虽有积水,但气温较低,玉米根系受伤害较轻,建议当地尽快排空田间积水,做好排水后追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团队提出的“玉米洪涝灾后田间管理技术”被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和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网站采用发布,指导全市受涝玉米田间管理。具体措施具体如下:1. 排水降渍:受淹玉米田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开沟清淤,降低地下水位。2. 玉米倒伏处理:要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对玉米小喇叭口期前倒伏,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对小喇叭口期后遭遇大风而出现的根部倒伏,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3.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苗旁宜浅,行间宜深,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倒伏的玉米苗,应及时扶正,壅根培土。4. 清除除草:在玉米拔节前,喷施含甲基磺草酮类成分的茎叶除草剂,清除杂草,防止雨后草荒。5. 科学追肥:对排干渍水的田块,选择晴天增施氮肥,亩施氮肥或复混肥10—15kg/亩,促玉米恢复正常生长适量补施磷、钾素和微肥。6. 加强病虫害防控:灾后高温高湿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大灾后病虫害防控,有效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重点抓好大小斑病、褐斑病、粘虫、玉米螟、茎腐病和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四、7月9日,丁照华研究员调查潍坊偏盐碱区域玉米长势情况。因水位偏高,大雨导致部分苗偏黄,建议喷施叶面肥。 五、7月10日,聊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学杰研究员及其团队成员会同莘县农技推广人员到莘县调查苗情并开展技术指导。先后来到莘县融丰农业公司、莘县华鑫农业公司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和莘县鲁生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田查看了玉米、大豆出苗、长势情况,详细询问了品种选择、除草剂使用、7月5-7日暴雨过后田间积水情况与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针对今年苗期虫害较往年偏重、部分玉米幼苗太密、叶面肥的使用技术等提出了指导建议。 六、7月10日至11日,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正高级农艺师王平与泰安市农技推广中心、泰安市农业农村局生产科一起到泰安市宁阳县、新泰市、泰山区考察苗情并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调研发现,播期不同的三种苗情,出现的问题不同:一是早播种、浇水出苗地块,普遍存在整齐度较低的情况,特别是播后喷灌设备浇水不匀的地块较明显;二是播后遇雨出苗地块,部分地块存在虫害和草害较重,在玉米3-5叶期赶上连续阴天下雨,未能及时防治虫害和草害;三是降雨后,趁墒播种地块,苗小苗弱,受涝害较重,特别是在粘性土壤、排水能力较差地块尤为显著。针对不同的生产农田,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1、降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积水,粘性土壤地块还要进行适当中耕松土,提高根系活力;2、及时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3、针对涝害地块,要及早追肥,提苗缓苗。 七、7 月 11日至12 日,山东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宗新与龚魁杰、德州实验站站长郭建军、岱岳实验站站长薛丽娜及高英波等团队骨干成员,会同地方农技部门负责人赴德州齐河、济南济阳与章丘、淄博桓台及泰安岱岳等地考察玉米苗情及受灾情况,并进行技术指导。考察组先后实地考察了各县市区夏玉米、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高产攻关田、示范方及常规生产田的苗期长势,重点查看了共建的夏玉米清茬密植错位播种技术示范田的播种、出苗质量,并与各地市相关农技人员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深入讨论交流了玉米、大豆在播种质量提升、关键技术应用及配套播种机械改进等方面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并针对田间涝害、除草剂药害及后期田间管理提出了技术指导建议。 八、7月以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栽培技术与土壤肥料岗位专家王光明团队,分别赴淄博市桓台县、临淄区、高新区、高青县等粮食主产区,开展苗情考察,围绕夏玉米纯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控、杂草防治、除草剂药害解除、病虫防治、强降雨后玉米生产技术要点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并在淄博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强降雨后农业生产管理技术要点》等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为淄博夏玉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提供技术支撑。 九、7月以来,连日极端强降雨使郓城县个别地势低洼地区内涝严重,玉米生长受到严重影响。7 月 12 日,菏泽试验站站长曹凤格研究员与郓城县市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相结合,共同助力减灾复产。先后来到玉皇庙镇刘口村和南赵楼镇魏庄村现场“把脉”,指导村民灾后种植,帮助村民渡过难关。郓城县玉皇庙镇刘口村玉米受涝面积 1000 多亩,大多数玉米植株泡在水中,只露上部少部分叶片。田间积水无法排出,玉米根系已发黑发臭,玉米下部叶片变黄,上部叶片已开始萎蔫,大部分玉米已无法挽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南赵楼镇魏庄靠近煤矿,地势下陷,积水较深,周边虽有沟渠,但田间积水难以排出,受灾面积 300 多亩,大多数玉米因积水过多致死,无法挽救。少数涝害轻的地块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措施挽救,降低损失。查看玉米受灾情况后,曹凤格研究员现场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村委领导讲解相关补救措施。1、抢排积水。对积水的田块,要尽快采取机械或人工开沟、清淤等措施,疏通沟渠河流,排出田间积水,减轻湿渍对根系的伤害,促进作物恢复;对无法靠沟渠排水的地块,要使用水泵等机电设备排水。2、对涝害严重、无法挽救的地块,排水后,抓紧改种,如鲜食玉米、青贮玉米、绿豆、红小豆、胡萝卜等生育期短的作物,既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又不影响下茬小麦适期播种。3、对涝害轻的地块,植株叶片稍有萎蔫,仍能正常生长的玉米苗,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通气,防止沤根。4、及时增施速效肥。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衰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在植株恢复生长前,以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0.1%尿素+0.1‰芸苔素内酯,隔 7 天再喷施一次。植株恢复生长后,再进行根部施肥,追施尿素 15 公斤/亩。5、因涝后,玉米病虫害发生较重,及时进行防治,使玉米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十、7 月 12 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向东研究员到临沂试验站检查指导。李向东研究员查看了育种岗位专家安排的玉米品种鉴定试验田间长势情况,参观了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实验室,临沂试验站站长庄克章汇报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李向东研究员指出:临沂试验站是玉米体系新增加的试验站,需要多向菏泽试验站等学习,加强与各位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的合作,积极推广省玉米体系研发的品种技术,针对临沂地区的气候、环境条件,完善熟化各项技术,为省玉米体系建设和玉米单产提升做出更多贡献。 十一、7月15日至18日,潍坊试验站团队到潍城、临朐、安丘、寿光等地为示范基地挂牌,调研苗情,指导病虫害防控。 十二、7月15日,滨州试验站成员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专家,到山东滨州国家科技园区(农高园)进行盐碱地玉米苗情技术指导。 十三、7月15日至16日,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姜雯教授与省农科院作物所张礼凤研究员陪同省农业农村厅王敬东副厅长到济宁、菏泽考察苗情并进行技术指导。考察组先后到济宁泗水、兖州、嘉祥及菏泽巨野、郓城,重点查看了玉米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田的出苗及田间长势、滴灌设备配置、田间管网布局、滴水出苗及分次追肥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中后期田间养分管理、抗逆减灾及病虫害防控等应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提出意见建议,考察结束后形成调研总结报告。 十四、7月17日,刘鹏教授到泰安市的肥城、岱岳查看玉米长势,发现肥城部分田块出现积水,提出排补控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措施,尽快排水、缩短渍涝时间;补充速效肥料、恢复生长;玉米大豆适时化控,防止徒长倒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