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草害

首页  病虫草害
玉米矮化叶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30日


       矮花叶病是玉米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玉米矮花叶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以幼苗期到抽雄前最易感病。玉米幼苗受侵染后,在3叶期即可表现症状。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褪绿小斑点,随后沿叶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后扩展到全叶,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尤以心叶最明显。病株黄弱瘦小, 出现不同程度的矮化, 严重者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

 

二、病原

       引起山东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主要是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属于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我们从玉米上分离到了SCMV的一个强毒株系,在所有试验过的玉米上均引起严重的矮花叶。该株系在我国玉米上的传播蔓延非常快,需要加强监测和防治。

在山东部分表现矮花叶症状的玉米植株上还能检测到白草花叶病毒(Pennisetum mosaic virus,PenMV)。

三、发病规律

       甘蔗花叶病毒在田间主要依靠蚜虫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该病毒在雀麦、牛鞭草等寄主上越冬,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在条件适合时,蚜虫取食带毒寄主,然后迁飞到玉米上传毒。发病后的植株作为毒源,通过蚜虫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玉米收获后带毒蚜虫又迁至杂草上越冬。

该病毒可以通过种子传播。这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四、防治措施

        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治蚜防病为主,结合栽培管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1、种植抗、耐病品种 选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矮花叶病最有效的途径。目前较抗病的品种有农大108、豫玉22号、农大3138等,各地可结合品种在当地的适合性进行选用。

      2、农业防治 改进栽培方式,适期早播,尽量使玉米易感病生育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和田间杂草,减少毒源和传毒介体。

      3、化学防治 治虫防病,为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苗期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 600~700倍液或20%病毒灵600~700倍液进行防治,每7天喷1次,共喷3次,对防治病害有很好的效。